Abstract:
本計畫配合學校發展目標,評估不同語言背景在校生兩文三語 (粵話、普通話和英話 ) 之口語的即時傳意能力,認定層級、範疇包括口語運用的有效程度、規範程度、熟練程度和自然程度;據此形成報告,為學校語言發展調適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以兩文三語的500個口語句為基礎,初步建設學習資源樣板,有針對性地全面提升學生兩交三語能力,為日後旳全面推廣奠定基礎。
本計畫旨在建設新型學習資源,引導學習者善用資訊科技,發展自主學習,全面有效提升兩文三語能力。同時藉由對族群語言和其他語言、文化的體認,擴展國際視野,發展多元文化價值觀,激發人文關懷,引導創新思維,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Code:
T0135
Principal Project Supervisors:
Keywords provided by authors:
Subjects:
- Mandarin dialects -- Study and teaching
- Cantonese dialects -- Study and teaching
- Chinese language -- Spoken chinese -- Study and teaching
- English language -- Spoken English -- Study and teaching
- English language -- Study and teaching -- Chinese speakers
Start Date:
01 May 2014
End Date:
30 Apr 2015
Status:
Completed
Result:
本計劃完成後,學生的英語水平的四個維度均有顯著提升;普通話水平的四個維度均有顯著提升;廣東話水平有顯著提升,包括兩個維度﹝規範程度Standardization 和自然程度Appropriateness﹞。廣東話為大部分參與者的母語,project對其克服懶音、準確用詞和得體表達均有助益。也顯示母語口語依然有提升的必要性。
學生贊同本計劃提高了他們英語水平的各個維度,其中有效程度Effectiveness提升最多。同時提高了他們普通話水平的各個維度,其中熟練程度Familiarity提升最多。學生也贊同Project提高了他們廣東話水平的各個維度,其中Familiarity中提升最多。但數據顯示,project只對學生廣東話水平的有效程度Effectiveness和自然程度Appropriateness有顯著提升。自評和客觀專業評估差異顯示學生不能準確判斷其語言能力所屬的維度。
Impact:
本計畫配合學校發展目標,評估認定了不同語言背景在校生兩文三語粵語、普通話和英語﹞的即時傳意能力,層級、範疇包括口語運用的有效程度、規範程度、熟練程度和自然程度;據此形成了報告,為學校語言課程發展調適提供了參考依據;同時以兩文三語的800個口語句為基礎,初步建設了學習資源樣板,為日後的全面推廣奠定了基礎,有針對性地全面提升了學生兩文三語能力。
本計劃亦引導學習者善用資訊科技,發展自主學習,全面有效提升了兩文三語能力。同時,學生藉由對族群語言和其他語言、文化的體認,擴展了國際視野,發展了多元文化價值觀,激發了人文關懷,引導了創新思維,培養了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Deliverabl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ources/ Materials
兩文三語800個口語句的網上注音文本及錄音 (2015)。上網日期:2015年12月8日,檢自說明頁面:https://mahara.ied.edu.hk/view/view.php?id=56681,語境目錄:https://mahara.ied.edu.hk/view/view.php?id=56799
Books / Book Chapters / Journal Articles / Conference Papers
周立 (2015年6月):基於語料庫的量詞“根”和“條”與名詞搭配的認知研究,論文發表於「第13屆英國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牛津大學,牛津,英國
喻寶華,周立,簡漢乾,梁亦華。(2016)。“兩文三語環境的語言演變:中港學生的語言選用及語言學習動機比較”。《中原華語文學報》,卷 17,頁 81~121。
Financial Year:
2013-14
Type:
T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