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計劃旨在提升本院學員及前線語文教師運用教材、設計教學及運用有效教學策略的能力,並深化他們對語文新課程的理解,使能有更充分的準備,面對語文課程和教學不斷變新的挑戰。計劃將與前線教師合作,通過教學實踐和觀摩,教學效果的分析與研究,比照廣州話或普通話授課的不同教師,以至同一教師分以廣、普授課的情況下,在處理同一教材時(「同題」),在學習重點與教學策略選取上的差異(「異教」),藉此探尋不同授課語言對教學重點與策略選取的影響,以及有效達成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多元目標的可行策略,以期為教院的在職及職前中文專業學員,提供教學設計實踐的示例和經驗總結的參考。
Code:
3322
Principal Project Supervisors:
Subjects:
- Chinese language -- Study and teaching
- Cantonese dialects -- Study and teaching
- Mandarin dialects -- Study and teaching
Start Date:
01 Jun 2009
End Date:
31 Oct 2010
Status:
Completed
Result:
本計劃通過前線教師的課堂實踐,搜集及積累多元、有效的教學策略及課堂模式,為優化語文教學提供具體示範、成功經驗和參考範式;研究特別聚焦於廣、普授課語言對選取教材重點及策略的影響,並從「教師思考」角度切入,理清「普教中」情況下的教學思路、心理與實存的障礙,為過渡期設計出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策略,供前線及學員教師參考,加強他們的專業裝備,使能配合中國語文課程的長遠發展目標,適應普通話教學中文的新教學情境。
參與計劃的教師在訪談中表示,通過教學設計、實踐、觀課前後的會談、檢討及反思過程,使他們對語文課程的理解及教學策略的掌握都有增進,研究的體驗提高了自身計用教材的能力,加深了構思及支思教學的層次,也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能。可見計劃能有效發揮對前線教師的專業支援作用,促進專業能力的成長,進一強化學院師資培訓的效果。計劃又鼓勵參與教師通過總結報告、論文發表及網頁發佈,分享有關經驗,藉此促進前線教師教研能力和興趣的發展。
Impact:
研究所得及有關教案、錄像等資料,已納入「中文科教學法」及「教學體驗」單元的資料庫,可供職前及在職課程的相關單元引用參考。通過示例的研習及錄像觀察,職前及在職學員都能結合自身的理論知識或教學體驗,深化對本科課程理念、發展趨勢和教學技巧的掌握。
另外,通過總結教學設計、實踐及教師思想的分析,研究員能更深入了解前線教師的能力架構及專業發展需要,對修訂現存師資培訓課程的結構、教學內容,或開發院系新課程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以語文學院近期開發的3周短期復修課程為例,有關普教中科目的設置,便曾參證相關研究成果,由此可見,計劃對學院課程發展亦有積極意義。
最後,學院導師與前線教師及其同儕組成的行動研究團隊,擴充了在職教師的教研經驗、觀課文化,並為不同學校教師提供專業交流的機會,從而建構校際網絡,促進資源和經驗共享。
Deliverables:
謝雪梅(2012):〈面對PMI與CMI的教師思考:語文教師個案研究〉,《面向多元化的語境:語文教育的反思》,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頁341-354。https://repository.eduhk.hk/en/publications/7cb89434-647a-4d4b-ab0a-7e42...
余婉兒(2012):〈語文教學語言的影響:PMI與CMI課堂策略選擇的比較研究〉,《面向多元化的語境:語文教育的反思》,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頁169-180。https://repository.eduhk.hk/en/publications/c9962318-b2b3-437f-bc75-8d94...
Financial Year:
2008-09
Type:
TDG